摘要:办法是提高地方税的留存比例,现地方财政收入的70%要上缴联邦预算。 ...
国际油价已从2004年的30美元/桶上升到2011年的120美元/桶。
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如何让城市来反哺农村。广东也有一个深圳模式,它是2009年12月份推出的一个新办法,就是城中村就地改造,村民选出自己的代表,选出自己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搞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跟开发商谈判。
单打独斗不如联合起来闯市场。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怎么可能私有化呀在东部沿海城市,包括浙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势必就是因为土地的诱惑。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综合,就是说考虑透过某种形式的,把深圳这样的股份有限公司和像西南这样地票制度综合起来,结合当地的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最近有一些可恨的学者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一旦搞土地私有化,你晓得什么结果吗 土地迅速增值,它的涨幅不是百分之几,而是百分之几千。就是说这个城市化的好处不是只让城郊区的农民享有,而是透过地票制度可以让更偏远农村的农民也能够享受到。
还有当年韩国的新村运动。因此偏远地区的农民也有动力了。在台湾岛内,银行间拆借利率水平也一直维持在低位。
结束了10个季度的连续下滑后,在新一轮城镇化政策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在未来一年的表现令人期待,笔者也认为,中国经济在2013年的每季度经济增速应该可以平稳地维持在8%以上,全年的经济增速应该在8.1-8.3%。违约本身并不是不可接受,从某种程度来说,中国金融市场的成熟,也需要信用违约来提升市场风险意识,并改善监管体制和效率,但从短期来看,信用爆胎对于整体市场信心来说,却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金融机构的谨慎不仅将导致体内的流动性短缺,也将造成对实体经济的惜贷。信用违约的爆胎严格而迅猛的政策收紧可能会引发另一个来自于金融领域风险,那就是依存于影子银行体系信托贷款和相关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上,流动性从去年10月起明显改善,即使央行主动减少了逆回购的操作量,市场的资金面却依然呈现整体宽松的局面。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多数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开始明显上升,并在今年年初再度攀升,这样的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因为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新房存量并不高,如果去库存过于迅速,那么房价的上升则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经济端,很多日本企业已经主动选择中国+1的策略,即在中国设厂投资的同时,会在东盟国家选择建设一个类似的投资基地,以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避免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产业链的断裂。
但需要指出的是,宏观基本面的好转,加上主要央行的大幅放水,可能导致中国重新陷入资产泡沫的窘境。资本流入、通胀上升、资产泡沫重现,加上经济周期上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都将是不能承受之重,一旦通胀成为问题,那么严格而迅猛的政策收紧,将是中国官方唯一的选择,这也将造成经济的下行风险。虽然这样的风险是全球性的,而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加速会放大资本流入的效果。在体量之外,中日龃龉带来的不仅是双边贸易的趋冷,也导致了中日需要各自重新定位在亚洲产业链中的位置,而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中国的外贸行业也将面临阵痛和调整。
特别在日本央行步入美联储的后尘进行新一轮的无限量的量化宽松之后,美元和日元的套利交易会进一步为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推波助澜。要避免这些风险的出现,中国的金融改革势在必行。萎靡了很久的中国股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房产市场也开始升温,市场憧憬新年牛市的情绪开始高涨。同时,人民币开始面临升值压力,并出现了连续的涨停走势,为了避免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央行也被迫对市场进行干预,从而导致了人民币流动性的增加。
同样是超日电子,其发行的公司债也面临着到期无法偿还本息的风险。去年流入美国的避险资本会大幅流出,而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中国,也会成为资本流入的首选。
在全球金融风险降低,经济转好,以及新一轮的政治经济周期的推动下,进入新年的中国经济显露出一幅乐观良好的图景。与信托风险爆发类似,中国的公司债市场是否会出现第一例信用违约,也将是今年不得不防的地雷。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政治纠纷由来已久,日本的中国+1策略事实上迫使中国在日本之外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然而在短期内找到与日本经济体量相当的贸易伙伴却并不容易。反而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风险,即政府为了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过度地对金融体系进行干预,这样的绥靖只能推迟金融风险的爆发,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过去几年相比,某些行业的金融风险开始集中释放,而为这些行业提供过桥融资的信托行业则可能需要为当年的良莠不分而付出代价。(来源:FT中文网) 进入专题: 资产泡沫 。此外,对中国过去的通胀监测可以表明,中国的猪肉周期大约为2年,经历了上一轮通胀后,中国新一轮的猪肉周期似乎已经开始,按照历史节奏,整个猪肉周期预期将在今年下半年明显上升,这也将带来明显的通胀带动压力。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首先选择与东盟和美国进行接触,清晰表明了孤立中国的态度。
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信托公司在发起和执行信托计划中未能进行完善的尽责调查,甚至存在包装受托公司资产质量的问题,那么其面临的道德风险将十分明显。这样的两个事件值得重视,首先是中信信托旗下的三峡全通信托计划面临着违约的风险,此外,上市公司超日电子发行的大量信托计划也面临着清盘的可能。
由于钓鱼岛领土争端,中日关系从去年开始迅速恶化。首先,整个大中华区域的资本流入较为明显,香港金管局已经向市场注入了数千亿元的港币流动性,以避免港币的升值。
中国债券市场上,曾经出现过山东海龙以及新中基这样的疑似违约事件,但最终都由政府出面兜底,与这两家公司不同的是,超日电子是一家民营企业,其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由于面临道德风险,政府出面的可能性较低,因此违约的概率也相对较高。食品价格之外,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似乎也难以避免。
虽然市场已开始讨论美联储在年内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性,今年这种可能性的出现还较小,但其对于全球资本流向将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相信在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发布后,20个城市群的大规模建设,很可能推升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导致房价重入升轨,资产泡沫的风险将被再度吹大。与资产规模巨大的商业银行不同,信托行业能否承受可能出现的坏账潮,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疑问。中国的整个金融体系的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合拍,这样的一种不合拍可能导致实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但只要以市场化改革为主导方向,化解风险的同时也能够推动金融反应机制的创新和升级。
中日之争与东亚产业链调整阵痛中国2013年的一个外部风险因素则来自于日本。在债券市场上,另一类高危企业则是城投公司,其背后代表着地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但即使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显著的冷热不均也可能导致某些资产质量较差的城投公司爆发金融黑洞,从而为城投债券零违约的历史画上句号。
而进入去年第四季度,我们却再度看到了通胀的魅影。中国资产泡沫风险,在几年调整之后重新整固,颇有大举回头之势,而随后可能出现的严格而迅猛的政策收紧,又会增加影子银行体系信用违约的风险
还有当年韩国的新村运动。比如说工农产品剪刀差,城里人享受着廉价的农产品。
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断扩张,不断地征用土地,已经扩张到了农村这个地方。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断扩张,城市是时候来反哺农民。我曾在《财经郎眼07》中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一直是农村在反哺城市。原来日本无论是从建筑景观、基础建设还是从民众的穿衣打扮上,城市和农村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否意味着在这背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需要一场二次改革 其实城市化就是在做土地改革。还有日本,美国前总统卡特去日本访问的时候,说你们日本为什么没有农村呢 陪同的人告诉他,沿途许多景观都是农村啊。
这种农用地征用方式是一种企业化、集体化的运作模式。另一个就是土地制度,因为土地能生钱,而且越来越值钱,土地就是财富,在这个情况之下,拆迁、征地过程中就出现越来越多的跟土地相关的案件。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化解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农村在反哺城市。